热点链接
科研动态
时间:2015-02-27 00:00:00 来源: 作者:科研处 点击数:236
说明:申报材料请于2015年5月30日前报科研处,同时将电子版发到科研处汪芳莉邮箱:wfl771203@163.com ,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汪芳莉 金晓虹 联系电话:8384958
一、课题背景
(一)国际背景:网络新技术引起高等教育体系的变革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互联网络及新媒体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课堂中,信息技术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基于互联网络及数字资源的交互式教学和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顺应了数字化时代的院校新生代学习者的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将教室和书本为主要载体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物理和数字环境融合、由学习者自主建构的交互网络环境;它发展了立体化的教学空间,将传统课堂融合在网络虚拟课堂中,促使教师由课堂讲述者变成学习的引领者。网络交互式教学方式体现了分布式认知和情景认知的学习理论,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构建者及实践者,构建了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既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网络化教学环境,符合多种教学范式融合的数字化新时代背景。
2012年,美国兴起的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浪潮掀起了一场在线教育学习革命。有人预言,在MOOCs 面前,传统高等教育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考验。它与以往的网络教学有着本质区别,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互联网络及新媒体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课堂中,网络技术已成为大学各学科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二)国内背景:合理利用新技术是促进我国高校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国内,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并将在线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整体改革发展战略之中,积极开展网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建设适合中国国情、满足数以亿计学习者需要的开放课程,为参与在线教育的国际合作和竞争,奠定了基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亦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另外,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以及“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可见,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高校现状:信息化未全面落实到教学环节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还存在诸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不够;信息资源建设比较匮乏,缺乏统一规划、协调与合作,浪费人力物力;信息化不系统;采购的硬件设备对于教学效果改善不明显等问题。
高校的信息化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更加重要的是要全面建立起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面临着新一轮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浪潮时,如何把握信息化的核心环节,使信息化真正能促进和改善教学,在互联网空间中,建立起虚拟校园,实现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改善教学绩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重要课题。
二 、课题研究目标
“MOOCs视野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的设立目的是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总结和传播在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调动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课程课堂及教学模式,通过内涵发展、协同创新的模式,协助高校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进而促进学科教育质量提升。
在当前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开展“MOOCs视野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课题,有助于不同类型院校中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有目的、有方向的应用新媒体及信息技术而发展,并为这些利益相关者制定理性的教育资源投入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的渗透,将为参与院校的教师和管理者加强数字化环境下学科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范例;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师工作共同体的形成;于学生,则是在充分发挥网络自主学习优势前提基础之上,为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提供补充。
三 、课题研究范围
本次课题项目主要面向高等学校进行基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证研究,以高等学校英语、计算机、心理健康、就业指导、通识课等涉及面广、影响大的公共基础课领域应用为主。本次拟立子课题不超过150项,其中重点课题50个、一般课题50个、政策课题50个。课题研究方向可包括(但不限于):
1)信息技术与学习环境变革研究;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
3)基于大规模数据的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
4)信息技术与教学绩效体系研究;
5)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的立体教学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
6)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的国产学科教学平台应用;
7)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学科教学领域的深度应用;
8)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等等。
四 、课题研究计划
为推进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围绕课题研究方向,形成稳态的研究成果,课题拟在研究周期的两年里,分四个时期进行:
1.案例征集和论证期
通过在全国高等院校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证研究子课题的申报、论证和检查活动,吸引广大院校参与,从而广泛征集该领域的典型优秀案例。
2.先进案例宣传期
利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在院校的覆盖,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对遴选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先进案例和先进集体、领军人物进行深入的报道,在公众和专业群体传播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最新进展。
3. 经验交流和传播期
通过邀请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和学科信息化专家提供专业指导,举办校际、区域交流合作,举办区域信息化教育专题知识论坛,扩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先进经验的传播范围。对于涌现出的优秀人才推荐到《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数据库》。
4. 深化与应用期
通过前期经验交流和传播过程中的交流,对典型案例的深入研讨,形成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经验总结和新的解决方案,并应用到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五、课题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组织结构
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委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下设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与科研费用支持方共同成立项目联合小组进行课题项目的日常管理。由项目联合小组组织并发起专家组,履行课题项目组织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等具体工作。中心作为项目的管理单位,承担课题通知发布,结项成果意见评定盖章等管理职责。
北京文华在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课题经费的资助方,参与协助课题的日常管理、专家活动组织和评审、审查等环节的具体工作。
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信息化部门共同负责并组织项目申报、总体进展、质量监督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立项申请者应以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教学骨干为主,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多年的学科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带领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课题项目一经批准,该课题负责人是课题研究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该项目。中期检查时项目负责人应提交中期进展报告和阶段性成果;项目完成后,应及时提交项目的总结报告和最终研究成果,成果经验收合格后予以结项。
(二)课题参与组织形式及要求
本期立项课题面向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全国高等学校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均可申报,同一所学校申请的课题不得超过2项。课题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多年的学科教学理论研究基础和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带领课题组开展立项研究的能力。职称未达到要求的,必须附有本学科或相近学科两名正教授签名的推荐函,证明立项申请者具有完成立项研究的能力。每位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成员再参加其他课题的申报。每个课题的主要成员一般不得超过5人。
申报课题,需同时满足如下条件,否则不予立项或不予结题:
1)课题研究必须在学校所开设的学科必修课、选修课或第二课堂中进行(重点课题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规模不少于1000人;一般课题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规模不少于500人;政策课题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规模不少于200人);课题要求持续二至四个学期(重点课题要求持续四学期数据收集;一般课题要求持续三学期数据收集;政策课题要求持续二学期数据收集),相关研究过程及数据要体现在课题中期检查报告和结题报告中;
2)在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时,课题负责人必须能够按时提交报告(报告中需提供真实研究数据、课题相关网址和账号,供专家评阅),并参加相关会议现场汇报答辩;
3)在课题结题成果中,必须要完全实现课题《立项申请书》中所描述的预期研究成果,二者要一致;基于本课题研究产出的研究成果(如学术论文),在发表时必须注明来源于本课题。
(三)课题指导
协同专家在课题研究、课题进程、课题研究总结等环节给予指导:
1)组织围绕课题研究方向开展多层次的交流和研讨活动;
2)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面向一线教师团队的培训、咨询与服务;
3)组织教学专家开展微课、说课比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搭建面向全国的科研成果发布和发表平台,促进教师应用和整合信息技术能力的快速成长。
(四)课题实施
课题申报和实施分为两个批次进行:
2014年度课题,于2014年9月30日前提交《立项申请书》;2014年11月30日前完成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经费额度并予公布;2015年9月30日前提交项目中期进展报告和阶段性成果;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终期检查和评审。
2015年度课题,于2015年6月30日前提交《立项申请书》;2015年8月30日前完成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经费额度并予公布;2015年12月30日前提交项目中期进展报告和阶段性成果;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终期检查和评审。
课题结束后将组织专家评审并汇总推荐优秀的研究成果,以论文、论文集或网络课程等形式发表或出版。
六、课题成果形式
课题的主要成果形式包括课题结题报告、专著、调研报告、教学录像、演示汇报课、学术论文、网络课程、微课、教学案例集等。
课题组将搭建发布平台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围绕项目研究主题组织研讨会;研究成果将推荐至国家级期刊发表;课题研究成果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组织专家进行评定。
七、课题经费
为支持课题的开展,拟以参与区域和参与学校为单位,依据参与课题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参与区域及学校规模、研究指导需求,给予经费支持。课题费主要用于研讨会、观摩示范现场会、研究成果发表与交流、优秀研究成果奖励、课题劳务、专家咨询费等方面,支持课题可持续的研究和发展。
立项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政策项目。重点项目的资助经费为8000元,一般项目的资助经费为4000元,政策项目无资助经费,由院校自行配套经费。项目经费将在完成中期检查后拨付全额的50%作为前期研究经费;项目结题并经专家评审合格后拨付剩余的50%。
八、课题组联系方式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邮编:100816
联 系 人:刘海永 刘丹丹
电 话:010-66012375 66092194 E-mail:ict-ulearning@moe.edu.cn
技术支持:北京文华在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唐伟
联系电话: 010-65258968
课题网站:http://www.ict.edu.cn,http://www.ulearning.cn/keti